“凌晨三点,怀里的小家伙脸蛋烫得像个小火炉,体温计上的数字跳得比心跳还快——这大概是每个家长都经历过的‘惊魂时刻’。

 

发烧,几乎是宝宝成长路上绕不开的坎。它像个‘警报员’,突然拉响时总让人慌神:要不要立刻喂退烧药?物理降温真的有用吗?体温越高,病情就越重吗?

 

别慌,关于宝宝发烧的那些事儿,我们一点点说清楚。”

    

发热的源由


什么是发热?发热是儿童生病时的常见症状,因为儿童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,遇到没有接触到的细菌病毒,就容易造成感染,引起发热。

 

通常在发热的过程中,大致分为三个期:

 

第一个阶段体温上升期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会感觉冷,或者寒战,皮肤可出现鸡皮疙瘩,这个时候,应该帮孩子加衣服,稍微捂一捂,帮孩子将体温升至最高峰。

 

第二个阶段高温持续期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有酷热感,皮温高于正常,不再感到寒冷,皮肤的鸡皮疙瘩也消失了,皮肤和口唇也变得干燥。这时就不能再给孩子捂热了,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减少衣物,让孩子能正常散热,且感觉舒服。

 

发热进入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会大量出汗,汗液会带走皮肤的温度,这时就要把孩子凉爽的晾出来,帮助孩子尽快散热。

 

科学退烧有妙招

 

那么,作为爹妈,应该怎么使用退热药呢?通常体温38.5℃以下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,推荐物理降温,如未达到较好降温效果,可配合使用退热药物;使用退热药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,每两次使用之间至少间隔4小时以上。

 

在使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尽量补充液体,包括白开水、奶液等液体,不推荐同时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退热药物,容易加重肝肾等器官的负担。

 温馨提示:

毕竟临时处理不能代替正规治疗,如果孩子高烧不退,请尽快送医就诊,高烧儿童优先处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科普人员:黄梅

 

 

点赞(1)
0.059081s